近年来,相山区始终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,紧紧围绕蓄力赋能、分类管理、作用发挥三个方面做文章,持续推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广度、有温度、有力度。
建强师资队伍。举办“微党课”擂台赛、党务工作者实训课堂等,在全区范围内遴选一批政治素质过硬、实践经验丰富、理论水平较高的党员领导干部、基层党组织书记、省市区优秀党员、模范人民调解员、致富带头人,纳入党员教育师资库,有效实现党校师资、兼职师资等各类资源优势互补,源头优化党员教育师资队伍。 精准点单教学。按照“干什么教什么、缺什么补什么”原则,坚持把“因需定供”作为党员教育培训出发点,在培训开展前,通过线上问卷等形式收集学员学习需求及建议,有的放矢设置学习内容,确保培训课程务实、实用,让学员感兴趣、坐得住。 优化课程设计。除必修课程外,重点列入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、“四强”支部创建等基层所需的难点、痛点课程。同时创新党性教育形式,在统筹用好钟源阁红色文化博物馆等本土红色教育资源基础上,精心制作《永不褪色的人民信念》《向阳而生》等20余部精品电教片,让“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”现身“拉呱说事”,让“皖美村支书”在村言村,让身边人讲述身边事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,引导广大党员“学习榜样、争做榜样”。 为居民党员“设岗”。依托全区142个小区(网格)党群服务中心,为居民党员设置党员先锋岗、党员示范区,引导党员群众亮身份、做表率,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参与基层治理、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。 让银发党员发挥“余热”。组建“银发调解员”“雷云式”人民调解员等离退休党员调解队伍,倾听群众声音,调解家庭矛盾、邻里纠纷、劳动争议等,引导离退休党员干部“离岗不离党、退休不褪色”,发挥自身余热。 让流动党员“有家”。坚持“组织找党员、党员找组织、党员找党员”,建立包保联系机制,“一支部一台账”建立流动党员名册,利用国庆、春节等集中返乡时间点,举办流动党员回乡座谈会、流动党员教育组织生活会等,开展“我为家乡做贡献”系列建言献策活动,做到“离乡不离党、流动不流失”。 创新服务载体,作用发挥有力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