扎根基层 在工作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 我叫明红零,是东街道闸河社区党总支副书记。2002年8月,当我第一次走进社区办公室时,从未想过自己会在这里坚守二十三年。那时的我,每天揣着笔记本走街串巷,入户登记、调解纠纷、帮居民跑腿——在家长里短中,我渐渐明白,社区工作是连接党心与民心的桥梁,是上牵着政府、下系着百姓的真实写照。 作为社区第四网格的网格员,我的一天往往是从上班路上就开始了。“王大爷,明天的党员活动别忘了”“小刘,你爱人的病咋样了,有困难就来找我们”“李大妈,我帮您下载个反电诈的app,以防上当受骗”“张姐,今年的养老保险该续缴费了,你可别忘了”……这些看似琐碎的“小事”,却是网格工作的日常。二十三年走下来,网格里的每栋楼、每户人,都像熟悉的家人,他们的困难、诉求,我都记在心里。 记得那年我们网格老旧小区改造时,协调居民各方诉求真的太难了。有人对楼体颜色不满意,有人想增加改造项目,有人不让上楼顶施工......我只能一家一家做工作,开居民代表会议,和施工方反复沟通,不断调整方案。那段时间,电话不断,嘴皮子都快磨破了,但几个月后,看着小区变了样,居民露出笑容,所有辛苦都烟消云散。 还有一次,居民家孩子重病,我第一时间给他申请了临时救助,孩子攥着我的手说“谢谢阿姨,我的病会好的,我还要上学”。这些瞬间,让我觉得,社区工作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,却像细密的针脚,缝起了居民对党的信任——比如走街串巷宣传反电诈、文明养犬时,居民硬塞给我的苹果、递来的矿泉水,都是最实在的“军功章”。 社区工作忙起来,难免亏欠家人。记得文明创建加班回来,儿子端上一盘又焦又黄的煎鸡蛋:“妈妈,快尝尝,这是我第一次做的饭。”看着他稚嫩的脸庞,那一刻,心里满是愧疚,却也温暖——孩子在成长中懂得了体谅,而我在社区的“大家”里,也守护着无数个“小家”的幸福。 党的二十大为基层治理擘画了蓝图:“完善社会治理体系,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”“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”“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”。这些,正是社区一直在做,也是我们今后要不断努力的方向。 常听居民说:“社区换了这么多年轻人,都不认识了,你是老社区人了”。是啊,二十三年,我把青春留在了社区,社区也见证了我的成长。未来,我还会继续走在熟悉的街巷里,听居民唠嗑、帮大家跑腿,把“家长里短”变成“治理良方”。因为我知道,社区虽小,却装着千万个“小家”;岗位虽普通,却连着党和群众的“心桥”。只要居民需要,我就会一直在路上——这,就是一个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初心与坚守。
我和我的社区⑦ ▏明红零:扎根基层 在工作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
字体:大 中 小
发布时间:2025-04-26 09:08:09 稿源:相山先锋 阅读量:12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