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刘汉文,惠民社区的一名普通网格员。自2015年踏上社区工作岗位,至今已有十个年头。社区就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,而我,则努力在这个大家庭里扮演好一名勤恳、热心的“管家”角色。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在走街串户、服务居民的平凡点滴中,积淀了许多温暖而难忘的记忆。 在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中,社区里的独居老人始终是我心头最深的牵挂。他们的日常生活是否方便,情感世界是否孤独,都让我时时惦念。为了让这些老人感受到“家”的温暖和社区的关怀,我坚持每周定期入户走访,时常一个电话问候冷暖。逢年过节,更是少不了带上慰问品和节日的祝福去看望他们,陪他们说说话,拉拉家常。社区93岁的独居赵奶奶,视力不好,总爱称我是她的“天气预报员”。每逢恶劣天气,我必登门反复叮嘱:“赵奶奶,走路千万慢点走,有事随时打我电话”。天气会变,但我们的守护一直都在。这些看似平凡的问候与陪伴,正是缝进他们日常生活的缕缕阳光。 在为居民办理残疾证的过程中,我总忍不住“刨根问底”:“大爷,您平时买菜怎么去啊?”“阿姨,需不需要康复器材辅助一下?”“家里行动方便吗?需不需要考虑安装个扶手?”“家里环境需不需要做些适老化改造?”说得多了,自己都觉得年纪轻轻就变得有些絮叨。但这份“絮叨”,恰恰源于心底那份沉甸甸的责任。而这份责任的价值,在一次次的回响中得到印证。就像上个月,我为低保户梁大哥申请辅助器具时,他那80岁高龄的老母亲紧紧攥着我的手,激动地说:“汉文,真是谢谢你了!有了这个定位器,不管我儿子走到哪,我都能找到他了,我这心啊,就踏实多了!”面对这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发自肺腑的感激,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。能为这些最需要帮助的特殊群体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,保障他们的安全与尊严,这不正是我这份社区工作最核心的价值所在吗?身为一名扎根基层的社区工作者,我将始终坚持以服务残疾人为重要依托,以解决他们的实际需求、办好每一件实事为出发点,切切实实为特殊群体谋福祉,做他们的暖心守护者。
我和我的社区⑮ ▏刘汉文:扎根社区 做居民的贴心“点灯人”
字体:大 中 小
发布时间:2025-06-28 09:15:38 稿源:相山先锋 阅读量:12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