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刘妍,曲阳街道惠民社区的一名普通网格员。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,我已耕耘了二十多个春秋。从青丝到华发,社区的变迁与我个人的成长交织在一起,我始终坚守着一个朴素的信念: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真心温暖民心。这方小小的网格,就是我践行初心、服务居民的最大舞台。 在我的网格里,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,始终是我心头最深的牵挂。他们的门,需要更轻的叩击声;他们的生活,需要更细致的关怀。我深知,对这些老人而言,陪伴与帮助往往比什么都重要。80多岁的赵爷爷是我的“老熟人”,是位老党员,身体不太好。每次去他家,除了拉家常,我总会顺手帮他打扫打扫房间,整理下家务。更重要的是,我会把近期学习的党的理论知识、社区的新政策新动态,耐心地“送学上门”,读给他听,和他一起交流心得。赵爷爷总是紧紧握着我的手,动情地说:“小刘啊,你比我娃来得还勤快!”这句朴实的话语,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褒奖。 这些看似细碎的关怀——一次代购、一次清扫、一次倾听、一次知识的传递——汇聚起来,就是独居老人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温暖。它们让“特殊群体”这四个字不再是冰冷的标签,而是充满了邻里守望、社区关爱的温度。 守护好居民的“钱袋子”,是网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。面对花样翻新的电信网络诈骗,我深知,反诈宣传不能“大水漫灌”,得像“老中医问诊”一样,精准把脉,对症下药。特别是针对信息接收渠道相对单一的老年群体,更要讲方法、求实效。 为了提高宣传效果,我下足了功夫。我收集整理了常见的“中奖诈骗”、“冒充公检法”、“冒充子女亲友求助”等典型案例,精心制作成通俗易懂、图文并茂的漫画宣传单,让警示更直观。我还积极联系社区民警,定期在社区活动室举办反诈专题讲座,重点剖析老年人容易踩的“坑”,传授实用的防骗技巧。 精准的宣传能防患于未然,而及时的介入则能挽损失于既倒。一次日常走访中,李阿姨兴冲冲地告诉我,她接到电话,凭身份证和手机号就能去某处免费领取鸡蛋和保健品。我立刻警觉这是诈骗陷阱,当即详细地向李阿姨分析了这类“免费领”背后的常见套路,耐心解释了“三无”保健品的危害,并列举了类似骗局导致钱财损失的惨痛教训。为了彻底打消她的念头,我第一时间联系了她的子女,大家坐在一起,共同解读反诈手册上的案例,分析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。最终,李阿姨放弃了去领取的念头,避免了一次潜在的经济损失。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,网格工作不仅要“治已病”,更要“治未病”。精准的服务不仅能解决居民的当下之忧,更能赢得他们长久的信任,共同筑牢社区安全的坚实基石。 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我的工作就是由这些看似微小的事情串联而成:清理一处杂物,化解一场邻里小纠纷,为居民跑腿代办一项事务,或者只是上门看看那些需要特别关照的老人孩子。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有的只是琐碎与平凡。然而,正是这一点一滴的付出,如同涓涓细流,汇聚成温暖的海洋,拉近了我与居民心与心的距离。每一句真诚的“谢谢”,每一个信任的眼神,都是对我坚守的最大肯定。在这个平凡却意义非凡的岗位上,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。未来,我将继续扎根在这片网格,一步一个脚印,用心用情书写更多属于网格员的温暖故事,用不懈的努力为惠民社区的和谐美好添砖加瓦,让为民服务的初心,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,绽放出最温暖、最绚丽的光彩。
我和我的社区㉒ ▏刘妍:扎根网格二十载 用心用情暖民心
字体:大 中 小
发布时间:2025-08-16 09:23:40 稿源:相山先锋 阅读量:22


